从“用不起”到“用得好”,从“管不好”到“管得精”,我国对建制镇污水治理的探索之路,映照了当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优先的坚定选择。如何通过科学与政策的“双轮驱动”,继续加快补齐我国建制镇污水治理领域的短板?不久前,记者正常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俊新。
刘俊新:据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3年,我国建制镇数量约1.9万个,非流动人口已超越1.8亿,但是,污水处理率仅为67.71%,远低于同期城市98.69%和县城97.66%的污水处理率。建制镇污水治理的紧迫性,既源于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也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要求。建制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其污水治理工作需兼顾功能特殊性和区域差异性。我国建制镇污水处理设备规模差异悬殊——从日处理几十立方米到十多万立方米不等,而技术、管理和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普遍套用城市模式和标准,一些地方遭遇了“用不起”“管不好”的困境。由此看,建制镇污水治理受到广泛关注,也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
刘俊新:寒冷地区建制镇污水治理面临气候、地理、经济等多重挑战,也有季节性人口波动导致的污水量和水质波动大等特殊性,这一些因素都增加了寒冷地区污水治理的难度。以东北三省为例,超80%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小于2000立方米/日,普遍采用A2/O(一种常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MBR(膜生物反应器)、氧化沟、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以生物技术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冬季低温极度影响微生物活性,导致处理效率骤降,为维持设施的温度,需要仔细考虑防冻和保温措施,管道埋深需要在冻土层以下。
因此,东北地区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和运维成本通常高于其他气候温暖地区。与此同时,县域财政自给率普遍偏低,建制镇污水治理专业方面技术力量薄弱,需要结合地域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施策。
刘俊新:近年来,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为建制镇污水治理提供了顶层框架。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垃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就为建制镇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了遵循原则;2024年实施的《节约用水条例》明确要求“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则推动污水处理向低碳化转型。此外,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配套政策和标准,以适应寒冷地区特征。建制镇污水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引导特别的重要。建议针对寒冷地区建制镇污水治理的特殊性,下一步从标准、技术、管理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有效体系,形成因地制宜的技术模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有效的监管与评估模式。
刘俊新:建制镇污水治理存在多元素、多目标、社会经济及环境约束等因素,针对寒冷地区建制镇污水治理的瓶颈问题,技术创新需紧扣“低碳”与“智慧”两大主题。未来技术突破的关键点在于适应寒冷地区环境的、“耐寒、节能、智慧”的创新技术与设备。一是高效低温生物处理技术,如低温脱氮技术和高效耐寒菌剂等;二是污水低碳可持续处理技术,包括利用风能光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电和污水污泥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与模式等;三是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构建智慧化监管与运维技术系统。面向未来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包括生物、材料、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
刘俊新:理想的建制镇污水治理体系应是“环境可承载、经济可承受、运行可持续”。破解寒冷地区建制镇污水治理难,特别需要政府、社会和科技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通过5年至10年的推动,可构建“高效安全、资源循环、智慧管理”的建制镇污水治理体系,形成“分区施策、分类治理”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建制镇污水治理的“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让东北的冰封小镇、江南的水乡古镇都能找到符合自己的绿色模式,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毕竟,污水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层高能高一点,通风采光好一些,隔音强一些,温度湿度适宜,最好还能有个智能管家……”全国两会民生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用一段充满烟火气的描述,勾勒出老百姓心中“好房子”的轮廓。在政策持续推动下,“好房子”建设正从顶层设计进入落地实操阶段,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一场关于居住品质的升级变革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为推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贯彻实施,日前,湖北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在武汉市召开贯彻新版清单计量计价标准研讨会。会议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市)的造价管理机构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共同为新版清单的贯彻落实出谋划策。
海南省海口市建立完善市政排水管网档案,全面掌握市政排水管网情况,制定清理疏通方案以及补齐管网短板的修复方案,精准定位“梗阻段”,实现“一管一策”、精准清淤。
近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三部门(单位)联合发布《江苏省高效办成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实施方案》,推动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要求累计审批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
日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白蚁防治所携手广西大学以及广西各地级市白蚁防治机构共同编撰的《广西常见白蚁图鉴》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弥补了2017年出版的《广西白蚁》中关于主要白蚁种类巢穴、生境、形态特征等方面彩图资料匮乏的不足,进一步丰富了广西等翅目昆虫领域的基础研究资料。
作为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黎里镇地处“吴头越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历史悠远长久,被誉为“水乡明珠”。黎里镇两岸有明清建筑遗存9万余平方米,包括明代厅堂、清代众多宅院、官宦望族祠堂、退野名士园林等。
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解读 范嗣斌:“可持续城市更新”成为解析老旧街区改造的示范密码
上一篇:水质在线监测仪:才智水务的中心引擎 下一篇:“准则+科技”双轮驱动:上海长虹医院筑牢医疗污水办理“全链防地” - 世界钢市-行业动态 :: 新闻中心_中钢网